对市十四届政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142436号提案的答复

尊敬的张海民委员:

您所提出的“关于加大对本地施工企业支持力度的提案”已收悉,您所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提案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,此份提案充分地体现了政协委员对我市建筑业企业的忧企情怀。首先,感谢您于百忙之中对我局工作的关切和指导;作为主办单位,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了委员们的建议,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:

我市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,在经济发展、人员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。2023 年,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位列全省第七,施工产值达 793 亿元,这一成绩离不开各界的共同努力。同时,市政府发布的《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然而,当前各种复杂因素的叠加和宏观周期调节,给本土建筑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。地产行业的调整导致一些知名地产公司爆雷,巨头套取、转移监管资金,造成本土施工企业近 10 亿元工程款无法支付,上百亿的拖欠工程款收回困难,使得本土骨干企业面临经营停摆、债务失控、员工失业等困境,融资停滞,生存和发展空间萎缩。

对于您提出的建议,我们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,联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一些瓶颈问题的破解工作。

关于加大对本土建筑企业工程款清收的支持力度,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,加强对市域政府、平台公司项目欠款的梳理和安排,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工程款清收工作,保障企业现金流,维持项目生产,解决诉讼问题,为企业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条件,以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作用。同时开展“万人助万企”活动,建立党组班子成员联企助企制度,深入企业走访调研,定期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,精准助企纾困,切实解决发展难题。2023年以来,通过争取金融缓释措施,为14家企业协调贷款9.93亿元;通过采取“以地偿债”模式,清欠企业账款11.1亿元。

围绕施工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,市金融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,通过强化考核激励、丰富银企对接形式、积极协调保交楼配资、落实惠企政策等,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政策及资源倾斜,提升企业融资获得感。截至2024年4月末,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7020.2亿元;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72.84亿元,较年初增加74.96亿元,较年初增长8.35%,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.86个百分点。普惠型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当年累计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.12%、3.77%,较年初分别下降0.42和升高0.23个百分点,信贷投放整体呈现“量增、面扩、价降”的态势。主要做法:一是完善通报考核制度。每季度通报存贷款和银行业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情况,将首贷户、制造业贷款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等情况纳入对银行业机构的年度考核,考核结果与年度表彰、政府性资金存放挂钩,营造你追我赶、竞相扩大信贷投放的良好氛围。二是完善银企对接机制。出台《洛阳市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活动实施方案》,连续2年开展“线上+线下”银企合作活动。2022年以来,市县两级共组织银企对接326场,促成贷款投放211亿元。其中,联合洛阳日报社创新采取直播形式宣传金融产品32场,14万人次观看参与。今年,我们会同市工信局深入开展“一月一链”融资对接活动,重点服务17条优势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融资。是积极协调保交楼配资。坚持一楼一策,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,引导全市金融机构保教楼配套融资21.25亿元,其中累计为两批保交楼11个项目发放法人类贷款6.15亿元;累计保交楼项目发放个人按揭贷款3045笔,共15.10亿元。其中第一批“保交楼”8个项目8个项目实现了配资投放,共投放8.65亿元;第二批“保交楼”3个项目实现了授信审批1.56亿元,3个项目实现了配资投放,共投放12.60亿元。为问题楼盘的复工交付、房地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是落实惠企政策。会同银保监局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减费让利专项活动,切实让利实体经济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截至4月末,当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853.36万元。

在重点、重大项目对本土企业倾斜分配方面,进一步落实《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的要求,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的标段,鼓励本地建筑业企业参与投标、承接工程,积极推动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资建设,确保本地企业在项目中的合理权益,借鉴其他省市经验,深化扶持政策的落地,为本土建筑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。

我们深知,解决当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。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指导,积极采取措施,推动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,努力实现 2025 年的总体目标,为我市经济发展、税收增长、就业保障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。